讀「佛說四願經」感言

 
佛說四願經「於菩薩四法經典裏」

佛說:人有四願、不可常保!何等為四?

  一. 人身:為這肉體色身沐浴、莊飾(抹保養品)、飲食養生、五欲樂常先與之,如歌唱舞蹈、泡湯及欲愛等。但疾病災厄至,無法制止;壽命盡時軀體僵硬在床在地,不能隨人魂神識而去、空愛重視之、何益?

  二. 財祿官位:得之者喜、不得者愁憂。疾病災厄死期壽命盡時,所有財產寶物、官爵俸祿皆被剝奪、盡留世間,不隨人魂神識而去,空為愁苦、何益?

  三. 六親:父母、兄弟、夫妻(配偶)、子女、內外親屬、朋友(善知識),生時歡樂共聚。等你(妳)疾病災卮死期盡時,皆不能救復汝(你)命、亦不隨汝人魂神識而去。空啼哭,送喪至城外塚墓後便棄汝而去,各疾還歸。或有追慕思念者,不過十日、一月三月或一年後,六親便各自忙碌,或聚會相向歌舞、相對談笑風生,已捐忘死者。不能共赴黃泉,空悲何益?

  四. 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護其意者,皆放心恣意、婬於五欲樂。貪利嫉妒、嗔恨忿怒鬥諍(爭執),不信道德。至身死壽盡時,神魂去矣、業相追逐,業障不離。死入地獄中受苦,罪竟(結束)乃出,為飛禽走獸魚水族類,被人屠宰割害。恣意放縱、無益。

讀「分別業報略經、業報差別經」感言

 
 中國面相法裏有一首面相心法口訣曰:

  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這首詩清楚言明一個人的相貎好壞善惡,皆由心性(心識)心意所造成。而心的主人是你(妳)自己,故必須自行負責。莫要怨天尤人,台灣話俗語說:不能生,牽拖厝邊!若是自己作惡業,因而災難頻生乃是因果報應,此時卻有心惡心邪見之人會怪上天(老天爺)不長眼睛,怪佛菩薩不保佑,所以燒香拜佛無用,卻不怪自己惡念起、善神離!要是心念正、反省心重的人會說:佛在世時我沉淪,今我出世佛滅度,懺悔此身業障重、不見如來金色身。

  多欲易生入鴿鳥鵝孔雀鴛鴦類。
  愚癡業重易生入蛆蟻飛蛾類。
  無智好打鬥易生入牛羊馬象麋鹿野獸類。
  瞋恨心重易生入蚖蛇蜂蠍毒蟲類。
  高傲憍慢自視高、惡心密謀害人心重易生老虎獅子類。
  慳貪吝嗇不惠施,疾忌憎惡多、浮躁心不安者易生入猿猴。
  在佛陀教育中心出刊發行的「生命工程師」也記載詳細。

讀「佛說轉女身經」感言

 
 無垢光女從無垢稱王如來的淨住世界來至五濁惡世的索訶世界裏,有一段講到名字的學問,也就是取名字(姓名學)的學問,乃無垢光女回答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所問:她說:一切諸法本無名字(太上清靜經曰道本無名、強名曰道),雖然隨分別而立名字(借物言道借相明理),非是真實、無定主故。難怪現代人老是名字改來改去也是不滿意,因為「只有一個」名字是無法表示一個人複雜的心情(心思)及複雜的命運,名字若只有一個,是無法表徵複雜的人物……下面無垢光女又說:菩薩摩訶薩隨其所行而立名字,若得淨心境界則取名淨心菩薩,若得深心境界則取名深心菩薩;若所行常佈施則取名善能施菩薩。

  在此法會上的釋尊眾弟子及諸多眾人,見聞無垢光女辯才無礙,諸多讚嘆且心得解脫,無垢光女便再趁機弘法,故白佛言:會中「四眾人」願樂欲聞:修何善行可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世尊說:若女人成就一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所謂深心求於菩提。若女人發菩提心則是大善人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能除煩惱不雜結習而清淨之心。復次女人成就二法能離女身速成男子:所謂除其嬌慢心,離於欺誑不作幻惑(不幻想、不胡思亂想而迷惑)。復次女人成就三法能離女身:一.身業清淨持身三戒,(指不可貪淫慾、不可邪淫)。二..口業清淨離口四過。三.意業清淨離貪恚、邪見愚癡。以此十善所生善根而願速成男子。復次有四~十法。

  三十七頁末行說到:良善的女人必須如實觀察女身之過:欲嗔癡心及餘煩惱重於男子,又此身中有一百戶蟲恆為苦患、愁惱因緣。又觀此身為不淨之器、臭穢充滿,又十月懷胎之苦,生子女時之大苦痛,且命不自保。此身不實(虛偽)乃血肉所成、不久壞滅,且此身不淨乃屎尿之器,純盛臭穢,不久當棄、埋於塚墓,無可貪處,若能如實觀察而生厭離心,修行善法,廣積清淨福田,便能得男子身,甚至永脫輪廻。

讀「大寶積經三會之郁伽長者會」感言

 
(又名在家菩薩修行法)

  大寶積經有三會:普明菩薩會、瑜伽長者會、勝鬘夫人會。而此瑜伽長者會上來了許多長者:法施長者、善財長者、龍德長者等等。

  瑜伽長者為欲令眾生修大乘法,故而向世尊請示:出家修行與在家修行之功德差別(差異)。

  佛世尊曰:在家菩薩應先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再以此三寶功德廻向無上正真之道。  為何要歸依佛?在家菩薩必須以佛為榜樣模範,學習佛之腳步,佛有三十二相好,自我精進勉勵也要集此三十二丈夫相以自莊嚴。以此善根而歸依佛。為何要歸依法?若無佛法,眾生皆沉淪、流浪三界、地獄界受苦;故在家菩薩要恭敬於法,恭敬說法的人,也要助「人」弘法(助法),自己之心住於法中,持法護法且堅住於法、樂法(法喜充滿),以法為力、施法器仗(法佈施),唯法為務而成就正等正覺,以正法利益施一切人、天、阿修羅。此經釋尊說明了出家人(出家修行)應有的修行心態及修行理念範圍:舉如:出家菩薩應住阿蘭若、應修五通,為化天界人、龍、夜叉、乾闥婆等。但現代有許多修行人(含和尚及一些法師)都說修道不講神通,這樣是錯的。這樣要是遇到魔考,豈不考倒、豈不是死的不明不白,何況修行人自己尚需辨明何為業障?何為冤親債主?何為陰煞、妖魔鬼怪?道家道士都需降妖除魔,怎麼修佛法反倒不用……唉!此乃無知、乃所知障。再說去渡人修行,眾生也會遇到上述「業障」問題,必須幫他(她)解決……。所以不要再害己害人了。釋尊又說:出家菩薩要盡其形壽不捨乞食,眾生若不施食也要生大悲心,為彼眾生勤行精進,即使有眾生不邀請「你」,入定觀察有自利利他因緣,即便應去(選擇方便時間前去渡他)。

在普明菩薩會中世尊為迦葉詳細說明沙門形相及沙門應有的修行理念。

讀「妙法蓮華經」感言

 
  此經是釋迦牟尼佛入湼槃前說完「無量義經」後,所說教「菩薩法」之經。序品中先說明於日月燈明佛時的炒光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本人,而求名菩薩是彌勒菩薩。又在最後二十八品:普賢菩薩勸發品說到:能有緣、有福報讀誦此經者乃成就四法方能獲得:一為諸佛所護念。二植眾德本。三入正定聚。四發心願救一切眾生。故若能於末法時期能讀誦此經實為不易之事,實為福德具足之事,能得普賢菩薩前來護佑供養、安慰其心,且得種種神異殊勝之事。而且為諸佛如來守護加持(手摩其頭及援手)、命終當生天宮受諸快樂福報。故若有人批評誹謗讀此經者,將受惡報:世世無眼或得白癩病。若有耻笑者得牙齒疏缺、身體臭穢等等惡病之報。

  從二十八品得知,對讀誦(受持)妙法蓮華經之人,我們當起座遠迎、恭敬如佛,少說我們也要尊敬,不得無禮。假如你剛好對此人沒有好印象,我們也要想想:他修持法華蓮連魔界都不敢惱亂。故而隨喜讚嘆他有此福德,也是應該尊敬。妙法蓮華經有聖賢者翻譯中說它是佛教菩薩法之經,而從閱讀此經時,有人也許會認為是從譬喻品開始教,或從方便品開始教,其實筆者認為應是序品就已「說教」菩薩法:從彌勒菩薩的眼通觀察到世尊佛光異殊之相,到請益問惑於文殊菩薩摩訶薩,便已教示:菩薩應具備此功德力及菩提心,才能為利益眾生而發問於文殊菩薩。而後方便品中的舍利弗見世尊佛殷勤稱歎諸佛功德,而三次請佛說法(明),要不是舍利弗殷勤三請,換作一般人,被人當面拒絕一次,可能就作罷了,那能三次祈請?那還有法華經可以聽聞。小志小乘之人早就心氣高昂,心懷憍慣:不說就算了……。故有五千退席之事。

  位在菩薩位乃為接引眾生,渡上彼岸至佛國淨土,若菩薩者不能殷勤耐心祈請,眾生的我們根本不知下面有殊勝法可聽,志小以少法為足,故必需有菩薩位作橋樑引渡,若不然,眾生也只能流浪三界,繼續六道輪迴罷了。

  因方便品中佛說:諸佛隨宣說:種種因緣,種種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故有人以為從譬喻品功德法力著手乃「菩薩法」……其實也算是。方便品中: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佛要讓眾生也能悟佛知見(修到佛的層次),才能得出離輪迴之苦海,但再來佛一來都要自己先通學世間法、出世間法;這事在金光明最勝王經五二、五七、五八頁有講。每每想到此事,總是感嘆感慨:眾生有多可憐無知……。哦!不!換個角度想:眾生的我們有多麼幸福!

  佛又說:佛自住大乘,不會以小乘來濟渡眾生,佛並非吝嗇慳貪的人,故梵網經說到:若有人向你求問大乘佛法,你卻給他(她)小乘法,乃犯菩薩戒。所以佛有時知眾生不知上乘佛法,而不問自說,便知佛世尊有多麼哀愍我等眾生。佛知眾生未曾修善本,貪著五欲樂,嗔癡愛而生苦惱,故先為眾生說四諦苦集滅道、再說十二因緣,此乃方便開示。(有的在五八頁或六八頁)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恒沙、出現於世間、安穩眾生故、亦說如是法。世尊本要入涅槃,卻有諸天眾、梵王、天帝釋等請佛轉法輪。